徐建辉
北京市旅游委与天津市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委日前在北京签署了《京津冀地区旅游信用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三地将搭建京津冀旅游信用信息监管平台,推动京津冀旅游行业建立统一的诚信体系和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旅游行业当然也要讲信用、树诚信,运用信用调控和制约手段进行治理。从游客方面来看,这几年各种逃票私闯景区,不听劝导任性游览以及破坏景观文物、随手乱扔垃圾等现象屡禁不绝,与美景风光格格不入,可谓大煞风景;而从旅游经营和从业者方面来说,“零团费”与“不合理低价游”,宰客欺客、强迫消费甚至殴打辱骂游客事件也是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旅游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饱受舆论诟病。
对出现的旅游乱象,除了要加强宣传引导和市场监管、依法开展严厉打击以外,加强信用建设,推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与应用,促进信用价值和失信成本在旅游领域的兑现落地,无疑非常迫切而必要。
然而,所谓“独木难成林”,信用社会、诚信旅游不能只靠国家的倡导,或只是依赖哪一个行业或地区大力推进,它更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和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与参与配合。只有在全社会织密信用制约和惩戒的制度笼子,将所有人和法人主体纳入其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信用建设必须全国一盘棋,失信惩戒必须社会全覆盖,这样诚信才有号召力和执行力。目前,人们看到很多方面的信用建设都在不断提速和深化,“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原则正在进一步得到彰显:一个“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惩戒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落实;在人们心目中,诚信的价值也在不断凸显。
现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旅游主管部门专门签定了备忘录,联合搭建覆盖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信用监管平台,推动构建三地统一的旅游信用体系特别是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努力实现三地旅游信用信息互通互联、同步发布与共同惩戒。这是向建成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一体化的“大旅游”信用平台迈出了积极一步,对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惩戒格局的逐步成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若有北京的游客先后在天津、河北的旅游景区违法违规或做了不文明之事,然后又回到了北京,那么三地都会将其列入旅游信用“黑名单”,也会同步采取相应的限制与处罚措施,如此联合惩戒的范围和效力应当说都比单一地区作出的惩戒决定要大得多。
当然,京津冀协同还只是旅游信用建设的第一步,一个辐射全国、全行业的综合信用体系的建成和一张笼罩全社会的失信惩戒大网的织就,才是人们更加期待的。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