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20年下了一盘大棋,到最后发现穷途末路”
这是电影《邪不压正》里的一段台词
小安近期在整理关于养老的材料
忽然有了这种错觉
刚过而立之年
谈不上在下什么大棋
但看着养老的各种大数据和分析
再加上最近关于教育、医疗等讨论
确实有种焦虑
曾有人言:人若老去,不过一日三餐,能花多少钱?若不仔细计算,或许你永远也不会知道。
1
其实,关于养老的花销,早已有知情人给出了答案。
在2011年的时候,北京大学教授钟伟做过一个关于中国人养老的统计,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结果是——按照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到2027年,也就是整整20年后,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就算你有1000万,也不够养老。
有人认为是谬误,并亲自做了一个简单计算题:假设小王今年30岁,将于60岁退休;退休后每月的基本花销3000元(即每年花销3.6万元);如果小王活到90岁,最终需要多少养老费?简单的乘法计算:3.6万元/年*30年=108万元!
养老生活长达30年,也只需要百万元,在退休之前简单攒一攒,还是能有的。
但,这样的计算是否存在什么问题?
2
30年后世界会怎样:容颜变化,物是人非。
但更具体的一些事情呢?三十年后土豆多少钱一斤?咖啡多少钱一杯?机票多少钱一张?更重要的,每个月3000块钱到底够不够花?对于难以估量的未来,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参照。
在美国,1930年的1美元到2000年只剩7分钱的购买力了;根据《经济学家》公布的数据,过去60年中,英国有4000%的通货膨胀,美国有1000%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
如下表所示,如果我们考虑到通胀的因素,生活成本需要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现在每年3.6万元可以维持的生活水平,30年后需要15.56万元,而在整个养老生活的30年,我们需要的成本直接扩张了十倍。
这也许就是“在一线城市,就算你有1000万,也不够养老”的真相。
不过,由于未来通货膨胀水平不确定,实际情况或许没这么严重。经过计算,在上述例子中,如果通货膨胀率每年2%递增,那么需要准备的养老储蓄为276.35万元;如果通货膨胀率以3%递增,那么需要准备的养老储蓄为436.93万元。
3
是准备多少钱,与通货膨胀率息息相关,但养老的准备并不仅仅受到通胀的影响。
曾经看到一张照片《独生子》,小安内心颇有感触:一名中年男子坐在两张病床中间,左边床上躺着他的父亲、右边床上躺着他的母亲。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储备,有如何能应对这一切?
事实上,除了基本的生活储备之外,我们还需要为疾病、意外、其他计划,储备另外一笔资金。
好在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进行养老储备的重要性。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超过六成(61.8%)的居民认为应该在40岁以前开始进行养老储备,其中,26.4%的居民更是认为应该在30岁以前开始做好养老储备。
基本养老保险可以提供部分保障,但依然远远不够,无论如何,提早建立自己的个人养老账户,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弥补个人养老账户的空缺,目前公募基金领域,养老目标基金正蓄势待发,力求帮助养老资产的投资收益跑赢通胀,让我们面对养老时,能少掉一些焦虑,多上一份安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安基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