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3日)股市一开盘,医药板块就出现了3.6%的跌幅,拖累大盘走低。其中YM概念股全线走低。
![]() |
关键时刻,央妈再度出手,开展了5020亿元一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这是7月以来第二次MLF(上次在7月13日)。
![]() |
今年市场里有17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央行没有发起新的逆回购。
说白了,央行今天给市场提供了5020亿元1年期的资金,但回收了1700亿元7天期的资金。
即便是两者直接相减,也给市场增加了3320亿元的资金。
这笔钱可以视作基础货币,在当前货币乘数为5.4左右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衍生出1.8万亿的广义货币M2。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算。
要知道,上周也是央行“放水”比较积极的一周。
上周周一到周四,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5400亿元,创下了半年内“单周放水”的最高纪录。央行之所以这样积极,一方面因为股市不太好、P2P不断爆雷;另一方面,当前是交税高峰。交税,相当于冻结一部分基础货币。
“央妈”的呵护,让市场感到了温暖。
本来,今天市场面临两大利空:第一,就是医药股今天的必然大跌;第二,是“资管新规实施细则”的“利好出尽”。
还好,股市先跌后涨,在“央妈”不断传递的温暖信号下,获得了一定的支撑。
到今天下午收盘,上证指数上涨了30点,报收2859点。
今天给市场“送温暖”的还有“人民日报”。在今天的第一版发表了一篇题为“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的年中述评:
![]() |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也播发了同样基调的述评。
![]() |
关于近日央行和财政部的“互怼”,我一直没有评论。这里顺便评论一下。
我个人也认为,财政政策可以更加积极。上半年全国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不含卖地)超过了10万亿,同比增长10.6%,的确有条件加大投入。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6月单月的财政收入增长只有3.5%。[page]分页标题[/page]
![]() |
有一点大家需要明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记账在哪里的问题。
央行放水,这是印钞;财政减税、加大支出,最终让赤字、国债、地方债余额增长,其实也是印钞。
只不过央行的印钞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全面降准这种,相当于“漫无目的”地印;第二种是定向的“印”,比如定向给中小企业,给货币棚改。
积极的财政政策,类似央行的“定向印钞”。比如减税,就是发钱给企业或者个人;补贴给某类企业,比如光伏、新能源车,也是定向印;大基建,也是定向印。
无论是央行的宽松,还是财政的积极,其效果都是增加市场里的基础货币数量,让M2获得不断衍生。但财政有时候是可以发挥一些央行没有的作用,比如“领投功能”。在大家都不敢投资的时候,财政来“领投”。
但财政的“领投”就一定有效率吗?其实未必。就像央行“开直升机撒钱”一样,都谈不上精准制导。
所以,两个部门的争论,其实是谁对历史负责的问题。央行是希望大家一起负责,而不是央行“一个人在战斗”。
说了半天,是想告诉大家:央行继续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看起来央行的确是比财政部更卖力。
但到了7月以后,估计财政也会积极起来!新华社不是说了吗,要“共克时艰”!
总之,政策面已经全面回暖,经济“最难受”的时刻正在过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