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用来炒的,有些是用来住的,有的是用来当收租婆、包租公的。
因而,买房人就有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身份:炒房客、投资人、自住者。前两者也可以化为一类,只不过存在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区别,且长期收益可能存在复利的机会。
![]() |
深圳炒风盛,原因已查明
深圳已经成为一个炒客横行的城市。用来炒的房子,表现最火!
6月22日,这份官方辟谣《通告》刷屏!
![]() |
![]() |
![]() |
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
该盘早就被炒房客盯上,6月21日获准预售后,炒房客四处出动,掀起一股排队风,排队离婚、排队打印征信、排队办理200万元认购金冻结手续;6月23日,前往营销中心冒雨排队进行资料审核与确定,今天早上9点开始,线上诚意登记。
虽然不能把所有诚意购房客户都界定为炒房客,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今年以来深圳炒房客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活动。毕竟,这次获批有741套住宅,远超招商双玺的167套、万科蛇口公馆的194套,且套均面积、单价、总价均相差较大。
政府批出8.5万元/平的备案均价,引发炒房资金蜂拥而至。与一期均价相差近3万元/平,若按约133平套均面积,一套相差近400万。
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工作已经启动,前方还有房产税高能预警,本来炒房客已经出现收手迹象,但在今年,新房备案价与二手房严重倒挂,重新唤醒炒房客“再攀高峰”的爆发梦。
不过,在深圳炒房,非一般投资者所能为,资金不在话下,但房票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幅度下试道德底线,检验伦理认知。
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 |
恰巧在6月21日(华润城三期备案价出炉),应邀参加了在金地龙城中央·自在寓举办的《城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暨龙岗中心城投资发展前景解析》业界专家论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对购买房产的第二重身份——投资人,进行一个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 |
这种选择,可以是商品住宅,也可以是商务公寓,没有其它形式。两者各有优劣势。
商品住宅,面临着房票限制、购买成本相对较高的不利,但也有居住氛围足便利出租、租金收益相对较高、转让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但对于短租客而言,商品住宅的空间利用率不高,比如厨房、生活阳台类空间等,变相提高了租金水平。
相比之下,商务公寓转让成本略高,纯商务公寓项目多数缺乏社区居住氛围,部分存在未通燃气的情况。但是,购买公寓没有门槛,而且户型面积普遍偏小,空间设计更利于高效利用,利于出租。
所以,商务公寓的投资一直是深圳楼市热门之选,去年开始出现多起大宗整售案例,挤压了面向市场销售的房源数量,令到市场购买更加迫切。
![]() |
一是所在片区发展规划,能否提供充足的租住型人口。这要全面了解区域规划,及交通通勤条件的优化方向。
二是所在地是否具备优越的交通出行条件。临近地铁站口优先。租住公寓者,多为年轻的工薪或创业人士,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通勤时间为必备参考因素。
三是项目本身的综合情况。是不是大社区的单独组团、精装水平和空间利用如何、有没有接通燃气轨道、户型产品是否足够优秀、物业管理水平是否到位,等等。
![]() |
![]() |
![]() |
参加《城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论坛时,参观了其一周前刚刚开放的1-3房精奢样板房,对空间结构、生活尺度和精装品质均可评高分。参观时邂逅多批看楼客户,说明这批公寓受投资置业人群关注程度之高。建议感兴趣的客户前往鉴赏,地铁3号线直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深晚一兵时评。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