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人口的减少是否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时代?低生育将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的改变会对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造成哪些影响?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通过分析国家卫计委、联合国等权威机构的调研数据、访谈顶级咨询公司合伙人,结合自身长期以来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而形成的洞察,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本报告中“中国人口”指中国内地人口,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
特别致谢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邢立萍女士、罗兰贝格制药和医疗行业合伙人林江翰先生在本报告调研环节提供的大力支持。
本报告的内容目录:
一、人口现状: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老龄化趋势依然难以阻挡
(一)当前人口数量和人口出生率双双处于历史低位(二)补偿性生育取代适龄生育成为中国当前生育主力军(三)适育年龄人口数量处于高位,但是生育意愿较低(四)新生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大规模减少
二、投资机会:孕产、养老和商保迎来发展机遇
(一)母婴孕产:需求质量提升对冲需求人数减少的风险(二)健康养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推动行业高度细分(三)商业医保:已经具备高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动力
三、前景展望:人口素质的提升促进中国持续发展
一、人口现状:二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老龄化趋势依然难以阻挡
(一)当前人口数量和人口出生率双双处于历史低位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70年中,中国人口总量从建国之初的5.4亿人增加至2017年末的13.9亿人。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中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出现爆炸式的人口增长。
新生人口的巅峰时期出现在1963年,当年中国新生人口的数量达2934万,人口出生率超过40‰。
![]() |
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7年,建国后社会稳定,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改善,这段时间的平均年新生人口达2057万人、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6‰。
第二次是1962年至1970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国民经济逐步恢复,人口快速回升,这段时间的平均年新生人口达2668万人、平均人口出生率为37‰。
第三次是1981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且在第二次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集中达到生育年龄,这段时间的平均年新生人口达2268万人,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已有11亿之多,以及计划生育已经于70年代初开始推行,因此平均人口出生率比前两次生育高峰低,为22‰。
![]() |
![]() |
2016年是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元年,当年即给中国新生人口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6年新生人口中一孩数量为840万人,二孩数量为820万人。
相比较“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前的2015年,一孩数量降低26万人,但是二孩数量增加168万人,政策红利得到了有效的释放。
![]() |
![]() |
如果不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新生人口恐怕已经面临断崖式的降落。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前,无论是官方还是商业机构,都对该政策对促进新生人口数量的增加保持乐观的态度:官方曾在专题研究中指出在“二孩政策”实施后,中国2017年新生人口数量的低预测值为2023万人、中预测值为2109万人、高预测值为2195万人;券商也在报告中估计2016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为2642万人,并在2017年达到峰值的3424万人。
(三)适育年龄人口数量处于高位,但是生育意愿较低
持续的一孩数量减少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处于适育年龄人口的数量减少,其二是处于适育年龄人口的生育意愿降低。
医学上普遍认为24~30岁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龄,35岁以上的孕妇属于“高龄产妇”。
考虑到中国一二线城市中大龄未婚或未育女性的情况已经普遍存在和女性20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我们把20~35岁的女性计入适育年龄人口。
目前关于中国人口最准确的统计资料是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调查显示2010年适育年龄的女性有1.71亿人,我们可以据此推导出未来中国适育年龄的女性数量。
![]() |
由此可见,目前适育年龄的女性数量其实仍然相对较多,然而一孩数量却逐年减少。
再结合从千禧年开始持续的低生育率,我们认为造成目前人口数量和出生率降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适育年龄人口的生育意愿降低。
![]() |
经济考虑包括养育孩子需要付出的直接成本,包括教育成本、物质消费等,以及女性因为生育孩子面临的职业发展风险。
观念改变主要与受教育程度相关,以90后为代表的拥抱乐活主义的适育人群不再认为生育孩子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事情,他们认为通过其他方式同样提高生命的质量。
客观情况包括丧失生育能力、同性性向选择等造成的无法生育现象。
(四)新生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大规模减少
十年后中国适龄生育女性已经相比现在减少约4000万人,而更加严重的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00后各年龄段的平均女性人数已经降至600~700万人,远远低于90后各年龄段平均800~1000万人的数量。
随着“全面二孩”的政策红利完全释放,适育年龄的女性人数骤降,中国再进一步出现新生人口大规模下降的趋势几乎无法避免。
按照目前的生育率,以及考虑“二孩政策”红利全部释放带来的影响,十年后中国年新生人口恐将跌至千万级别以下。
新生人口的降低在中长期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人口结构的改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透露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6.34岁,而同期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60岁。
但在老龄人口增加的同时,并未出现太多新生人口补充到人口金字塔的底部,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 |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将在2050年出现35.5%高于60岁的人口(约4.5亿人),远超联合国的定义界线。
而到2100年,中国不仅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会攀升至39.6%,全国总人口也会缩减至9.41亿人,老龄化的程度空前严重。
![]() |
![]() |
![]()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动脉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page]分页标题[/page]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