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选举出2980名人大代表。今天上午,王亚平、徐立毅、郭凤莲等10位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未来14天内,还将会有更多的人大代表走上这短短几十米的“代表通道”。
短短的几十米,却是全国人代会的新进步与新亮点。这是全国人代会历史上第一次以通道采访的形式,在全体会议开始前安排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集中接受中外媒体采访,讲述代表心声,展现代表风采。
而在十二届全国人代会上,8时05分到8时45分的“黄金时段”,都是安排给国务院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在人民大会堂北门的“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的。
“我觉得"代表通道"的形式很好,可以让大家更多地认识和接触人大代表,将他们的建议与想法报道出去,特别是那些扎根在基层各个领域、平时可能很少接触到的代表们。”来自湖北日报的陈记者曾经采访十二届全国人代会,今年的“代表通道”,让她耳目一新,特别是上午有一名来自湖北团的人大代表走上了“代表通道”,更增添了亲切感。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最新设立了“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再加上实施多年的“部长通道”和党的十九大上曾经亮相过的“党代表通道”,四条通道已经集齐。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陈虹代表
汽车工业与互联网融合是趋势
上汽集团(600104,股吧)董事长陈虹代表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互联网造车热正说明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创新风口期,亦是汽车行业创新转型的重大机遇期。以上汽为例,不仅和阿里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互联网车型,几日前还刚刚拿到国内第一张无人驾驶上路测试的牌照。
“展望今后,我们认为,互联网汽车与汽车工业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陈虹建议,汽车企业其实拥有互联网企业所羡慕的丰富应用场景,未来要主动探索,如何把大数据、云计算等和汽车产业进行更深入的融合,以推动整个产业加快升级。
郭锐代表“复兴号”列车是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进入350公里的时代。作为研发和生产的参与者,来自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郭锐代表在“代表通道”上表示,亲手制造火车是他从小的梦想,他很荣幸能成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
“"复兴号"列车就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郭锐举例,动车组列车有50万个零部件,每个都要干成精品、艺术品,像他从事的转向架组装装配,精度就已经控制在0.04mm以内,这些都让中国制造的高铁成为世界的高水平。“要让更多的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除了有好的研发设计团队,还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郭锐说,中国的高铁工人将为“复兴号”列车风行世界努力奋斗。
郭凤莲代表
农村现代化建设仍需补足短板
在“代表通道”上,谈到自己连任了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晋中昔阳县大寨镇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代表形容,这既是信任和光荣,也是深深的职责。
郭凤莲提起,过去五年来,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到了重中之重,她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也围绕“三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先后提出了20多条建议,包括农村垃圾处理、农民饮水、农药科学使用、土地修复等,反映的都是农民的心声,有些已经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及时回应。
“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美则国家美。”郭凤莲谈道,目前广大农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短板,未来五年,还需要研究如何补足这些短板。
王建清代表
用人才机制改革留住“蓝领”
来自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的王建清代表在“代表通道”上表示,自己是从鄂西北秦巴山里走出来的工人代表。
40多年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怀着振兴汽车工业的梦想,来到湖北十堰,用双手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可以说,没有前辈们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就不可能有工匠精神。“不可否认,现在愿意当"蓝领"工人、励志扎根一线的人少了。”[page]分页标题[/page]
王建清建议,今后需要通过人才机制改革,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让更多的人愿意当“蓝领”,立志当工匠,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工人们自己的力量。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