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马晓慧)“民营医院需要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全面,正确地理解医改的基本原则。”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在做客人民网“诊脉民营医院”系列访谈时指出,医改的基本原则就是希望给社会办医提供越来越公平的、公开的、公正的支持条件。
民营医院要长大离不开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公平包括多个方面。“如果我们民营医院、社会力量办医的时候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这些政策的基本信息,能够根据相关政策去参与医疗服务的发展,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去进行沟通,双方都能够更好地把握政策的要点,民营医院一定会比以前走得更快、走得水平更高。”
图为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
民营医院要摆脱唱配角的境地
“创办一家民营医院,或者去民营医院,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需要勇气。”记者此前曾接触过的一位离开公立医院,投入民营医疗领域的业内人士指出,“民营医院”四个字就像戴在头上的标签,让人感觉身份、地位一下子降了下来,由主角变成了配角。
“长期以来的发展政策,一直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刘国恩指出,政策上已经确定了民营医院是配角,公立医院是主角。但是随着政策的落地,社会资本在医疗服务的市场准入方面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推进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过程当中,社会资本办医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在医疗服务机构准入的这个政策上,已经明确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新建医疗机构原则上应该把机会优先提供给社会资本,而不是由公立医院继续在这个体制范围内进行扩展。这和民营医院在过去几十年发展的艰辛历程非常不同。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各个地方还需要新增医疗服务机构,政策已经明确地指出,社会办医申办的主体有优先权。
相关访谈:
相关报道: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