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经济 

最高法细化四种“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

时间:2014-08-26 来源:岁月情怀之家 责编:

  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20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工伤认定中的“上下班途中”等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细化,“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将成为其中的关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特殊情况下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用人单位,细化工伤认定中“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等问题。规定全文共10条,将于9月1日起实施。

  规定细化了工伤认定中的“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等问题,确定了三个思路:一是对“工作原因”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履行工作职责、是否受用人单位指派、是否与工作职责有关、是否基于用人单位的正当利益等因素;二是对“工作时间”的认定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所需的时间;三是对“工作场所”的认定则应当考虑是否属于因工作涉及的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

  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赵大光介绍,“上下班途中”的概念在具体实践当中可以有多种情况,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一致也导致各地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出现裁判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把这个问题作为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释当中的一个重点来进行研究和规定。

  规定指出,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赵大光表示,“合理”就是应当具有正当性。“上下班有一个时间区域,可能早一点,可能晚一点,比如下了班以后还要加一会儿班,或者是等交通的高峰时段过了之后再回家,我们认为这些都属于合理时间。”他说。

  “合理路线包括的范围就比较广泛,比如下班的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再回家,而且是顺路,我们认为都应当包括在内。”赵大光说,“理解这一条规定,我们要抓住一个关键词就是‘合理’。”

相关阅读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齐聚一堂。作为一个偏向B端行业的大会,智博会呈现出来的[详细]
怎么买车最优惠?关键是选准时机。现在好消息来了,在车辆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月底到期之前,12月23日至25日,由宿迁日报社[详细]
伴随嫩北农场爱心超市社会化、人性化、制度化三项制度的良好运转,爱心超市在农场临时救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民政部门[详细]
据国务院医改办透露, 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人均新增40元中的10[详细]
中新社广州12月5日电 (王华 李洁)世界中文媒体发展论坛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9届年会5日在广州开幕,主题为世界形势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