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森 (公众号ID:AndsonVision)
![]() |
请不吝转发朋友圈,让更多朋友阅读,一同探讨。
回想去年这个时候,朋友圈各种“厉害”;但是,今年,大家又一次非常一致,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忧虑。
从经济学和投资的角度,不可能一个经济体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可以从极盛变成极衰的。
也就是说,大家的很多感觉,本质上,就是“羊群效应”,并没有真正很好理解中国经济目前的真实情况。
如果说一下子把中国经济吹成举世无双,是一种误读,那么,一下子全面看空中国经济,更是一种深刻的错误。
事实上,在经历了一年的降杠杆政策,以及目前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理由坚信 ——
现在才是中国经济的“新起点”,现在才是应该看多中国经济的节点。
——
A森(ID:AndsonVision)很清楚,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说这样的话,大多数人是不相信的。
因为很多人的特质是:易忘,只看眼下,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而且喜欢从众。
如果现在你问大家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看法,大多数人又要大谈我们和美国之间的纠纷。
事实上,500亿美元商品的额外征税,毕竟只是1/10中国对美出口的盘子。无论大家嘴上怎么叫,但是剩下来的部分,截至目前,美国确实还没有增收啊。
如果从最近的出口数据来看,也证明了,目前出口的数据还是非常稳定的。
这也要感谢特朗普自己搞的税改,让美国国内的消费非常旺盛,也算是利好中国的出口。
看明白这个,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出,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依旧是国内原因,还不是外部的直接风险。
那么,我们目前到底国内发生了什么?
这还是要回到过去3年多的人为制造牛市,使得中国出现了久违的房地产超级牛市。
但是,紧接着牛市的,是前所未有严苛的降杠杆政策。从2017年年中开始,不断深入。
一开始,很多人只是觉得是针对房地产调控,还有债市。
等到2018年上半年,越来越多的银行信贷投放的限制,还有证券市场的新政,更加重要的则是P2P的强化监管。在这一幕幕的风暴中,大多数人只是看得眼花缭乱,却没有深究,这背后到底在降“谁的杠杆”?
我们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其发展的核心动能从来是放权让地方财政自谋出路。
反正分税制改革后,大部分的财税收入归了中央,而支出的大头却落到了地方财政那瘦小的肩膀。
可正是这样的制度安排,在入世后,确保了各地具有强大的动力,必须要将地方经济发展起来。也因此,中国经济在入世后如日中天。
但是,在次贷危机后,为了救市,地方政府不得不先要求国企加杠杆,然后自己又在2011 ~ 2014年期间也依靠地方融资平台加杠杆。这才使得中国经济在外部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那么,他们加杠杆的钱来自哪里呢?
说白了,就是P2P、银行、理财产品,还有房地产。
因此,一旦看明白这个核心点,就马上可以通透 ——
其实降杠杆,到头来真正要降的是地方财政的杠杆。
——
我们刚才说过,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火车头,其实是地方财政。
[page]分页标题[/page]这包括了地方国企“付出”,地方政府自己上的项目、还有大量政府采购,以及民生工程。
而中国的民企,除了做出口导向生意的,绝大多数还是依赖政府的这些项目、国企的生意为核心,提供服务和商品,从而赚取利润。
因此,一旦地方财政不能继续加杠杆了,国内的需求也会随之转弱,自然企业的利润马上就下来了,生意开始难做了。
不仅如此,由于不加杠杆会导致大部分地方财政马上出现赤字难以为继的情况,因此,地方财政一定会强化监管,再叠加银行降杠杆的板子也主要打在民企身上,所以今年上半年,民企被这两股力量夹在当中,日子自然是极度难过。
说白了,这就是目前很多人感觉经济增长放缓、生意不好做的根本原因。
归纳起来,就是降杠杆的真正对象其实是地方财政。而由于地方财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出口增长全面放缓的当下,降杠杆其实是严重打击了地方财政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进而演化成对GDP增长的重大冲击。
当然,政府其实在年中已经看到了这点。所以,才会先宣布“降杠杆”变成“稳杠杆”。
而后,在出口可能也出现风险后,进一步把“稳增长”放到了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位置。
至于前几天有人公然说“私有企业应该退出”的昏话,政府也是再次强调国企和民企在产权保护上是一视同仁。
所有这些无不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
中国是人为主动降杠杆,而目前则开始允许地方财政在关键的事项上适度增加杠杆。
像央妈允许地方债的评级风险权重竟然与国债一样,这本身已经就是明证了。
而目前由于降杠杆还在部分领域进行,因此,对于地方加杠杆来说,还是有很多阻力。毕竟,没有信贷资金的支援,拿什么来加杠杆?
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的势头越来越明显,中央呵护经济的用意也越发浓烈,因此,对地方加杠杆的容忍度还会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之前说过,只要地方财政带头可以加杠杆,不管是通过减税、还是上项目、还是其它方法,都会直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因此,其实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最痛苦的阶段。
也就是说,只要等稳增长措施都真切落实,后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又会起来的。
此外,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降杠杆政策很有可能在明年年中左右大致告一段落。这对于地方财政加杠杆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所以,现在真的没有什么必要继续看空中国经济了。
——
至于今年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另一个风险,其实是特朗普深恶痛绝的“强美元”。
由于人民币汇率在极短的时间内暴跌10%左右,使得大量进口商品和零部件的成本顿时飙升。
鉴于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我们的出口商都是要进口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然后加工后再出口的。成本是上来了,但是你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要求海外客户的购买价也飙升。因此,其实人民币汇率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暴跌,对于出口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然而,从近期的图形走势来看,美元的强势可能面临走弱的新行情。
如果美元走弱,那就可以逆转目前中国出口商的压力,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可以有出口来支撑。
当然,具体后市的走势,最大的考验依旧是9月底美联储的会议决定。
如果美联储加息后,弱美元的走势可以延续下去,则对于中国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会非常巨大。
说白了,就是我们终于熬出头了。
另外一个风险是,美国要在11月份全面制裁伊朗。[page]分页标题[/page]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价石油。如果伊朗制裁全面引爆油价,那么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可是噩耗。
然而,在这点上我们还真要感谢特朗普。因为他也非常痛恨高油价,因此决定在10 ~ 11月份主动向市场投放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至于特朗普扬言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其实,还真不需要害怕。这本来就是双刃剑,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只有一大堆坏处。
这就相当于美国直接拒绝中国人民补贴他们的消费者,进而抬高了美国的通货膨胀。而我们都知道,目前的态势是,只要经济好、或者通货膨胀起来,美联储就一定会加息。而加息又是特朗普特别厌恶的。
因此,最终双方有一个妥协方案,依旧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综合上述来看,尽管外部风险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整体还是向好的。
——
放眼全球,我们依旧是出口大国,这就意味着我们依旧还是有着很高的储蓄率,尽管相比2009年的时候确实少了很多。
一个有储蓄的国家,就意味着其风险是可控的。
不像土耳其、印度、拉美、南非等国,高昂的外债让他们随时面临崩盘。我们则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合时的时候加杠杆,从而极大的缓解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
特别是,中国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开发,还有很多人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我们还有不少可以投资的领域。
至于目前反复强调对民企资本,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呵护和扶持,这是真正非常明智的抉择。
相信到明年,中国经济会逐步走出目前人为的增长颓势,迎来新的一轮增长。
当然,重新飙升的杠杆率,最终也还是会回到最强力的抽水机来帮助缓解。这点是我们值得期待地方,更是我们每个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的核心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视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