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本次操作与下周美联储议息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目前来看并不直接。美国9月大概率会加息,中国央行是否会跟进调整公开市场利率还存在变数。若跟进上调利率,伴随降准以安抚市场的可能性较大。
![]() |
中国央行稍早公告,今日开展2650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一年、利率仍持稳在3.3%;同时未进行逆回购操作。因无逆回购到期,单日实现等额净投放。 9月7日,央行开展1765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持平于3.30%。
市场人士表示,央行加大流动性支持力度在意料之中。MLF投放的是中期流动性,既有助于平抑短期多因素扰动,又可满足机构对跨季跨年资金需求。而维持3.3%的操作利率不变,表明央行维持长期利率平稳的态度,加强对长期利率的引导作用。
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继续开展MLF操作,“可能还是为了支持银行投放信贷和地方债发行,毕竟目前银行的负债约束压力还是挺大的。”
9月市场流动性面临多重扰动因素,包括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税期扰动、月末监管考核和节假日现金投放等。从9月12日起,央行重启并连续三日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分别实现资金净投放600亿元、1200亿元和1500亿元。短期内集中投放流动性,维护市场流动性平稳。
据路透统计,已公告将于本周公开招标的地方债规模近3,800亿元,为今年以来该发行方式下单周最高水平。
国盛证券固收分析师刘郁称,除信贷、地方债因素外,本周到期逆回购金额达2,700亿,央行提前进行MLF操作还可以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
此外,9月12日发布的8月金融数据显示,银行贷款中票据和居民贷款占比较高,企业中长期贷款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刘郁分析,央行此次操作也是为了促进银行信贷投放,改善信用债融资状况,从而推动经济企稳。
“当前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压力,维持利率平稳运行、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十分重要。”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在市场流动性存在较大缺口、内部需求平稳、信用扩张不通畅的环境下,通过MLF投放或定向降准加大基础货币供给、提高货币乘数是较为适宜的手段,央行此次操作突出前瞻性。
央行公开市场意外进行MLF操作,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因此宽松依旧。税期虽仍未过,但预计整体影响难掀波澜,即便是跨月需求逐渐升温,以央行维稳态度来看,对月末资金面实质冲击也有限。
自6月起,在当月只有一期(次)MLF到期的前提下,中国央行单月均开展了两次操作。
从目前的流动性环境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的水平,市场利率均有所下跌。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为例,9月17日隔夜Shibor报2.4660%,下降2.3个基点;7天Shibor报2.6390%,下降0.6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8220%,下降0.8个基点;1年期Shibor报3.5160%,下降0.65个基点。
“9月资金面无需特别担忧,价稳量宽维持。”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为维持信用环境平稳、配合地方债发行等因素,央行仍会着力于维持流动性平稳宽松;但目前资金面主要矛盾集中于信用传导问题,下一阶段央行工作重点主要是对资金流向的引流。[page]分页标题[/page]
关注美联储议息后中国举措
刘郁认为,本月美国大概率会加息,从汇率和贸易摩擦的角度而言,确实存在中国央行跟进调整的可能。工具方面,月内第三次MLF操作的可能性较小,更有可能通过逆回购操作加息5个基点(bp)。
具体来说,中国央行已重启逆周期调节因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平稳。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可以进一步起到稳定汇率市场预期的作用。不过中国央行本次是否会跟进,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
另外,中国8月基建投资未能企稳,后续出口和地产可能面临回落压力,导致四季度经济基本面回落压力较大。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年内中国央行仍存在降准的可能,美联储加息和美国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落地是需要重视的两个时点。
美联储将于9月25-26日召开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会进行年内第三次加息,中国央行如何应对料也成为焦点。美联储3月升息后,中国跟进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5bp,6月则未跟随调整利率。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王洋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国央行应以国内稳增长为首要目标,即使本月美国加息,也可能不会跟进调整。
刘东亮指出,在美国加息后,中国是否跟进还要看资本外流压力。如果压力显现,中国央行可能会跟进上调公开市场逆回购等市场利率。(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币交易与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