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2日消息,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文章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财政部门责无旁贷。
刘昆强调,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是财政部门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
刘昆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关系到地方财政稳健运行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关系到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截至2017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82万亿元之内,债务率低于国际通行的100%—120%警戒线。同时,有的地方继续违法违规变相举债,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要坚持精准理念,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刘昆介绍,2013-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2786.88亿元,年均增长22.7%;省级及以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也大幅增长。在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全面推开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将一部分涉农资金配置权完全下放到贫困县,由贫困县根据脱贫需要因地制宜统筹使用。5年来,全国累计减贫6800多万人,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要坚持绿色发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5年来,中央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向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倾斜,累计投入1.16万亿元,年均增长15.7%,远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支出9.5%的增幅。刘昆表示,财政部门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党中央关于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是统筹增量和存量。加大资金投入,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合计405亿元,比2017年增长19%,投入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对现有支持污染防治的各项资金和其他相关专项进行梳理,结合绩效评价情况,加大资金结构调整力度,增加用于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的投入。
二是聚焦重点发力。围绕“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重大战役。中央财政扩大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试点城市范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大对污染防治的投入。相关政策要更加注重源头防治,推进调整“四个结构”,推动做到“四减四增”。
三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健全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资金分配机制,集中财力确保管用有效的重点污染治理事项顺利推进。(中新经纬APP)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