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想看病却不知道哪家医院好,去网上搜索咨询,遇到热情的线上医护人员,不仅嘘寒问暖,还积极推荐专业医院、协助挂号就医。你以为遇到了热心人,却不知已掉入了网络医托精心布置的陷阱。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近段时间来,一些网络医托潜滋暗长,有些甚至“升级”为集团化运作,让不少患者陷入了就医骗局。
网络医托假扮医生护士引诱患者,为了吸引男性患者,这些网络医托会以美女作为微信头像,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患者到指定男科医院看病。近日,湖南长沙市工商部门接到举报称,某医疗集团公司诱骗患者就医。经了解,该家公司组建了约400人的新媒体咨询顾问组,而这些所谓的咨询顾问其实就是网络医托。结果有患者在网络医托的忽悠下,花了一万多元做了完全没必要的手术,既被人骗钱,身体还遭了罪。
为了吸引更多患者上门“就医”,医院给网络医托高额提成,有的医院甚至明码标价,如能成功拉到一位患者前去住院就诊,医托就能得到1000元提成。在利益驱使下,医托的套路也是不断升级,如北京某医疗机构的网络医托,利用连环话术、假冒慈善机构人员和医生身份,蒙骗脑瘫病患者前往与其合作的指定医院就诊。在暴利的诱惑下,网络医托日益升级,还呈现出集团化、隐蔽化的特点。
网络医托与一些不法的医院沆瀣一气,而很多网络医托也正是在这些医院的不法组织下,将患者当成围猎的对象,极力欺骗患者,甚至很多患者并不是真正的患者,也在网络医托的忽悠下“瘸”了腿。这并不是简单的医院营销手段问题,而是一种医疗欺诈,是一种诈骗行为。而网络医托日益猖獗,原因就在于对其打击乏力,也与我国目前尚无明确规范网络医托的法律法规有关。
对此,需要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加强联动,加大对网络医托与不法医院的打击力度,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同时,亟待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织密针对网络医托的恢恢法网,不能让网络医托再游走在法网边缘。而公众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网络医托所迷惑与欺骗,不轻易相信网络给出的各种“推荐”。
网络医托日益“坐大”,侵害的是越来越多患者的权益,不仅骗取患者钱财,耽误患者治疗,还可能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对于集团化、隐蔽化的网络医托,相关部门亟待加大打击力度,这样才有利于净化医疗环境,保障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