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八大国家高新区之一,2017年以来,阜新高新区以“服务质量提升年”为突破口厚植发展沃土,以“盘活存量攻坚行动”为先导引来源头活水,扎根沃土,又得活水滋养,14家“休眠”企业得以复活,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厚植沃土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阜新高新区坚信只有厚植沃土,苦练内功,才能枝繁叶茂。
为此,园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契机,全面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6个工作组由6位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企业走访,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敢于刀刃向内,进行体制机制创新。2017年初以来,阜新高新区成立联合审批领导小组,对发改立项、环保环评、规划建设许可等并联审批,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2017年投入使用的一站式行政服务厅,把分散在各处的具备行政审批事项的10个部门和单位集中到一块,园区内企业和居民足不出园区,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项目包保制等制度,完善的顶层设计,让营商环境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打造软环境的同时,阜新高新区还不断锤炼硬实力。在原有研发检测中心基础上,建设辽宁省液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于2017年12月通过辽宁省质监局评审验收。手握省级检验资质,阜新高新区就能为园区内液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阜新凯斯特姆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有员工86人,年产15万只液压缸。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产品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销往加拿大、美国等海外市场。这么一家典型的小型巨人公司,自建投资动辄上千万元的检验中心根本不现实。依靠阜新高新区先进、齐全的检验中心,该公司产品研发始终站在世界前沿,海外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
检验检测平台、专利服务平台、设备共享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阜新高新区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创新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搭建了一个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构建起完备的创新服务体系,大幅提升了企业创新成果的产出能力。
阜新高新区还与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建研发中心。2017年上半年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全方位合作。 一系列创新驱动之举,大幅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阜新新能封闭母线有限公司在阜新高新区牵线搭桥之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采用含氟膜材料等高新技术研发出的新型绝缘子,能在雾霾天保障电网安全。凭借这一高科技产品,阜新新能成为具有百余年历史的上海电气(601727,股吧)集团供应商,年配套额超过2亿元。
引来活水
唤醒14家“休眠”企业“2017年11月7日-11日,我参加了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举办地点距离我的居住地40公里,地铁+公交+共享单车要2个小时,每天早7时出门,晚7时到家。5天的展会我走访90多家参展企业,其中和3家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日后招商联络做了铺垫。”这是阜新高新区驻长三角招商联络办公室工作人员孙杨在日记上写的一段话。2017年,阜新高新区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产业转移契机,从顶层设计角度制订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政策等,并派专人常驻。
2017年8月1日,阜新高新区在河北省雄县举办投资说明会,41家当地企业参加。一场说明会下来,当场签定2项项目协议,并和22家企业负责人商定了考察时间表。2017年以来,阜新高新区派出多支招商小分队,与沈阳中德装备产业园和江苏省内的南京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昆山高新区等密切交流,引来一批高质量项目在园区内落地。[page]分页标题[/page]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入驻企业如同棵棵秧苗,阜新高新区如同园丁。秧苗要想茁壮,园丁必须提供周到细致的呵护与精心培育。
2017年,阜新高新区全面开展“盘活存量攻坚年”活动,这一活动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扩大有效供给为主攻方向,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激发项目内生增长动力,使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焕发生机活力。一言以蔽之,要引入源头活水。
12月14日,阜新市和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经过制筒、焊接、试压、喷涂等一系列工序后,一个SF双层油罐就完成了。而在7个月前,和美厂区还是一片死气沉沉,处于停产状态。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阜新高新区在2017年3月通过招商引资,成功促成江苏富仁集团与和美合作,利用和美的闲置厂房生产油罐。由于无需新建厂区,部分设备还可通用,不仅有效盘活了和美资产,也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辽宁容驰玻璃有限公司是“盘活存量”的另一个成功范例。经阜新高新区牵线搭桥,浙江天台天丰公司与容驰合资合作生产高端镀膜汽车玻璃,该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截至目前,园区成功嫁接14家“休眠”企业,使之重获生机与活力。
枝繁叶茂
企业做大做强迈向产业链高端
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是阜新高新区心心念念、孜孜以求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摒弃旧的发展方式、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实现协调、优质、科学发展。
“借船出海”是阜新高新区走的关键一招。2015年6月,徐工集团重组阜新永生特种车制造公司,成立徐工(辽宁)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除雪和环卫机械设备,迈出了阜新高新区由零部件生产向整机制造转变的关键一步,成为阜新装备制造业迈向产业链高端的重要标志。落地两年,徐工的产值增长2倍。
创新驱动是阜新高新区走的一手好棋。比如,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向阜新万达铸业(集团)有限公司颁发铁路车辆零部件技术审查合格证,万达生产的联系枕梁正式取代进口,进军中国高铁市场。
阜新德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动力转向泵市场占有率高达25%。2017年3月,EPS电机项目开工建设,EPS电机是电动转向泵的主要部件,科技含量高,将引领德尔迈向产业链高端。
阜新华通管道有限公司具备全国惟一的EPC 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有4项产品和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热压成型、热处理等关键工序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公司2017年产值同比翻了一番,海外订单更是排到了2018年的下半年。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辽宁省委提出的“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阜新市制订了《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其中提出:“充分发挥阜新国家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液压、氟化工、煤化工、皮革、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等产业园区发展,推动园区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极”。阜新高新区重任在肩,将依托徐工、德尔等龙头企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以铸造和热处理等为主的上游基础产业、以高端液压件和液压系统等为主的中游产业以及以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等为主的下游主机产业。全面推进园区创新改革,调整完善产业规划,加快“产城一体”化步伐,担纲阜新转型升级先行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