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留守儿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为了养家父母都到城市打工,而被留在乡村生活的孩子。
然而,在繁华的大城市里,也出现了一批和乡村“留守儿童”相似的群体“城市留守儿童”。父母虽然在身边,但他们多数时间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要么小小年纪就寄宿在学校或者其他一些辅导机构。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有的还很富裕。他们穿着名牌衣服,手上拿着最新版的IPAD,用着最新款的手机,有高级玩具,有的还有多得吓人的零花钱,上最贵的补习班,但他们和那些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一样,很少见到自己的父母,缺乏心灵的关爱。近日,本报就城市留守儿童问题采访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晓燕。
记者:您长期关注城市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能谈谈他们的生活现状吗?
黄晓燕:城市留守儿童也是有不同形式的,一种是随父母打工进城的孩子,由父母自己带,但是父母几乎很少时间管孩子,而且因为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孩子接受的课余读物和课外兴趣班较少。这些孩子虽然每天能见到父母,但是父母给予的关心却很少,业余生活很贫乏。相对于这些孩子,还有一些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生活较优越的孩子,物质生活都比较好,但因为父母双方都在忙于工作,基本都是由老人带,和父母接触也很少,内心比较空虚,同样渴望父母更多的关爱。
记者:由于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城市留守儿童会出现哪些问题?
黄晓燕:现在城市留守儿童数量很多,而且在不断地增加,越来越多孩子的家庭教育重担如今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受文化程度或个人经验影响,老人们在孩子的文化教育和行为规范上跟孩子父母会产生冲突。而老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又或者是不忍心在学前对孩子的行为严格约束,有时会导致上小学前由老人带的孩子在学校里很难管教、不听话,会很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碰撞,而幼儿园老师则需要花很长时间教他们规矩,这些小孩的物质生活都比较好,就是非常缺乏父母的陪伴。
记者:解决城市留守儿童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黄晓燕:首先,建议父母对待孩子教育问题要用心,首先要意识到陪伴孩子时间少会造成孩子很多问题。其次,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是因为工作忙没办法,建议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能考虑让父母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可以调节。最后,希望父母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不只是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要找机会让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学习规则和交流的技巧。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