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经济 

保健食品企业平均寿命仅两年 尴尬现状行业何去何从

时间:2014-08-27 来源:Aquarius 责编:
原标题:保健食品企业平均寿命仅两年

  研发投入低、宣传营销及准入成本占比高

  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营养与功能食品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人权专家反腐败就是在保障人权保健食品企业平均寿命仅两年 尴尬现状行业何去何从

然而,尽管潜力巨大,但中国的消费者仍面临着保健食品售价居高不下的窘境。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过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其中有五条涉及保健食品。面对着需求大但规模小、品类少的尴尬现状,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乱象

  外包装成本超过产品

  “现在国内产品的原料成本和研发成本远远低于国际水品,国外把产品利润的百分之六七十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上,但国内有很多企业的研发成本占总投入的比例还不足10%。”广东省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咏指出,不少企业把产品的成本过多地投到广告、宣传和过度包装上面,有些产品的外包装甚至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的成本。“如果一样商品的价格远远脱离它本身的价值,是非常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而自主定价也容易产生暴利现象。”有机构作了统计,保健食品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左右。

  另外,此前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行业监管往往上演“猫鼠游戏”,不法企业的趁虚而入,对整个行业形象造成了巨大冲击。

  中山大学营养学系教授陈裕民表示,这种行业乱象得以滋生还由于国人的保健意识不强。“长期受武侠小说和玄幻文学的影响,很多中国人都喜欢相信‘奇迹’,把营养保健食品当做灵丹妙药。其实保健食品归根结底还是属于食品,不能过于夸大它的治疗作用。”

  方向

  重备案轻审批

  长期以来,我国对每个想要以“保健品”名义出现在市场的产品进行审批,这被业界称为药品化的管理。审批之后获取“国食健字”批准文号,也就是俗称的“蓝帽子”。自2005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保健食品行业的准入成本被无形中提高了。

  此次《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五条与保健食品相关的内容中,一大重要变化就是变“审批制”为“备案制为主”,仅对“使用新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进行审批注册。张咏指出,“审批制”让保健食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过长,使企业的负担加重。而“备案制”实施之后,将有利于推进保健食品种类数量的增加,价格也会随之有所调整。“审批的费用省下来之后,企业整体的成本肯定会降低,定价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化。”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实习生 江晓峰

相关阅读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齐聚一堂。作为一个偏向B端行业的大会,智博会呈现出来的[详细]
怎么买车最优惠?关键是选准时机。现在好消息来了,在车辆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月底到期之前,12月23日至25日,由宿迁日报社[详细]
伴随嫩北农场爱心超市社会化、人性化、制度化三项制度的良好运转,爱心超市在农场临时救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民政部门[详细]
据国务院医改办透露, 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人均新增40元中的10[详细]
中新社广州12月5日电 (王华 李洁)世界中文媒体发展论坛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9届年会5日在广州开幕,主题为世界形势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