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生/文】
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习近平主持会议时强调,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
这是总结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针对当前面临问题部署的关键一步棋,预示着由GDP考量、利益输送和地方官员软约束所构成的“飞地”,要被一张损害生态追责领导的大网“围剿”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年初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环境保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腾格里沙漠发生化工企业肆意排污的严重事件后,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予以整治,中国最高权力机关、政治协商机构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态度相当坚决: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强调环保要“有牙齿”,首次被写进全国政协工作报告,履新环保部长陈吉宁表态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中国的地方政府、产业界、社会组织、各界有识之士,如何在打造经济升级版、启动新的增长引擎、持续发展的同时,已经开始应对治理转型、环境保护、气候变迁等人类历史的挑战。但这是艰难的事业,有些处理结果也令人玩味,比如排污大户宁夏明盛染化有限公司被处罚金500万元、法定代表人被判缓刑,而环保主管部门官员和地方领导,没有或只承担了很轻的责任。
这样的处罚在当地能否起到震慑作用,尚待观察。腾格里沙漠在宁夏、内蒙古、甘肃诸省份交汇处,如果这个地方关了污染之门,那个地区又开了方便之门,或者一有检查停产限产,风声一过就开足马力,腾格里沙漠污染的治理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污染企业无孔不入,早就练就了“躲猫猫”的功夫,一些化工区、化工厂往往在夜间和节假日等监管松弛的时间段“加班加点”。一些企业暂时偃旗息鼓,但摩拳擦掌准备随时大干一番,等环保风暴刮过以后,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环保部长陈吉宁坦承发现新的污染水体,充分说明腾格里沙漠治污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区域联动机制,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生态文明建设,要探索全国联动机制,构筑恢恢天网,追捕漏网之鱼。去年腾格里沙漠治污力度加大,当地是关了一些企业,但又产生了另外一个结果:还原物市场供求关系骤变,价格节节攀升,已然成为获得暴利的工具。受利益驱使,和腾格里企业基本一致的“还原物”的落后生产方式以及如影随形的恶性污染已经转移到江苏、上海、江西、河北、安徽、河南等地,甚至回到了“还原物”一度绝迹的浙江等地,连风景秀丽的钱塘江畔也未能幸免,说明构筑大网还有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新常态”,让地方财政和就业感受到压力,一些地方政府把GDP、“稳增长”又摆在了环境考量之前;有些地方的污染企业,和主管部门甚至地方主要领导,又将利益摆在了责任前面;结果是中央政府的信号遇到“中梗阻”,层层衰减,到不了“最后一公里”。
《中国化工报》日前披露的江苏北部污染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的情况,就触目惊心,让人不禁忧虑:如果腾格里沙漠的污染治理了,污染企业“战略转移”到其他地区,一个污染企业的被查处,反而成为其他污染企业的“重大商机”,恐怕有违朝野初衷。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近期要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这显然是针对污染企业的“游击战”,部署的“持久战”,全国一盘棋,守土有责、失职必究。
生态文明作为美丽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验场,也是地方主政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舞台。
(作者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