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新闻 

兴全基金黄可鸿:听说这些“坑” 散户经常踩

时间:2017-09-27 来源:未知 责编:

听过噪音,没听过经济学的“噪音”?

“噪音”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你喜欢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吗?

赚钱的快乐和亏钱的不快乐程度相同吗?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以下3道测试题。

(1)商场里一个乒乓球拍和一个乒乓球一共卖1.1元,球拍比乒乓球贵1元,那么一个乒乓球多少钱?

(2)纺织厂里的5台机器生产5件衬衫需要5分钟,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件衬衫需要多少时间?

(3)池塘中长着睡莲,睡莲繁殖的速度很快,每天的面积会增加一倍,增加到完全覆盖池塘表面需要48天,那么覆盖池塘表面的一半需要多少天?

这三个问题来自“认知反射测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提出的,被用于区分认知能力高低。在实验经济学中,经济学家根据这个认知反射测试和一系列交易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水平会影响交易策略和实验市场的价格稳定性。

确实,当市场上的非理性交易者越多,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就越高,这些非理性交易者被称为“噪音交易者”。结合心理学研究的行为金融学,证券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偏差就被称为“噪音”。不论“小鲜肉”还是“老腊肉”,都可能受心理因素影响,出现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成为市场噪音的来源。

以下这些“坑”,你是不是也踩过?

一是追求极端的正收益。我们都希望买的彩票中大奖,也都希望高收益资产可以没有风险,但这是不可能的。2011年,Bali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了股票中的一个异象——最大效应(MAX效应),即在当月收益率极值较高的股票在下个月的表现不如当前月收益率极值较低的股票。所以短期投资博取极端正收益,风险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无异于赌博。

二是越频繁地查看投资回报,越回避风险。2010年,以色列负责监管退休基金的政府部门将投资回报率的发布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由过去一个月的回报率改为了过去一年的回报率。发布方式改变后,调查人员发现,投资者将更多钱投向了股票,换手率也开始降低。行为金融学将这一现象称为“短视型损失厌恶”。虽然大家知道高收益总与高风险并存,但若不去频繁关注风险,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就更大。

三是赚钱的快乐程度≠亏钱的不快乐程度。在股票投资中,你是不是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股票、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出赢保亏”的现象,意味着投资者不愿对大额亏损的股票进行止损。究其原因,投资者可能会出于“过度自信”,在亏损时不愿承认投资判断错误。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则指出,当投资者面临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更加倾向于兑现盈利,即表现为风险厌恶;而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则倾向于风险偏好。

相关阅读

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正在如火如荼的披露中,市场热点或重回业绩预增板块。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股市触及历史新高的大背景[详细]
长信基金 认为,目前是投资中资美元债的较好时间节点,从收益和 资产配置 的角度来说都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从中资美元债收益[详细]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于上周发布,此次的经济学奖颁给了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以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传[详细]
国企改革预期或再升温。而地方国企改革,首先还是要盯住上海。 2017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3万亿元[详细]
就在市场猜测首批FOF产品销售未达预期之时,有FOF产品提前宣布结束募集,首只公募FOF成立在即。不过,行业人士指出,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