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佲家】兔毫盏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因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而得名。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冯先生的兔毫斗笠盏源自宋代,历史悠久,口径16.2cm,底径4.7cm,高6.5cm,呈浅黑色,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深腹,腹壁弧收,矮圈足,底下见胚,可见胎体厚实,紧致细密。此款兔毫斗笠盏,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非常漂亮。藏品整体造型精细,设计简约,碗身线条流畅,釉质饱满坚实,釉面明亮莹润,成色均匀,色泽古朴雅丽,给人一种素雅之美。
宋代斗茶盛行,茶盏在取唐代茶盏优点的基础上,从而研制出一种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因其形似倒置的斗笠,进而这种茶盏被称之为斗笠盏。此类瓷器属简约主义风格,古素淳朴,山间把酒一壶,一碗在手,忘却红尘纷扰,富有心归田园风光的清新美感。
兔毫盏因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据有关文献记载,建州的黑瓷生产,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起初是生产瓶、罐、碗、灯盏等日常用品。后来则以生产茶具为主。宋代黑釉瓷器极为流行,这与当时的饮茶风气有关。宋代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之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内,再冲入沸水,水面便沸起一层白色的沫。用黑色有丝丝流纹的兔毫盏点茶、品茶和斗茶,在冲点之间,比试或品味之际,常能相映成趣,因而兔毫盏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近年来,随着古玩艺术品市场收藏投资的不断升温发酵,瓷器因其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未来的几年瓷器的增值空间仍然很大,市场潜力宽广,值得收藏家们倾情收藏。冯先生的兔毫斗笠盏,制作精美,工艺精湛,历史悠久,乃兔毫斗笠盏中的精品,收藏价值极佳。
想收藏冯先生的兔毫斗笠盏吗?赶紧联系广州佲家传媒询价吧或者点击这里咨询我们!
文章及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佲家传媒受持宝人委托而发布,本文章均由持宝人提供,属持宝人个人观点之阐述(非佲家传媒之观点)。凡本文章注明“来源:XXX(非佲家传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佲家传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佲家传媒联系的,请致电4001014797,联系邮箱:2670519649@qq.com,官网http://www.mingj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