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GDP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分季度看,2016年第一、二、三、四季度我国GDP分别同比增长6.7%、6.7%、6.7%和6.8%,呈现上扬趋势。
著名财经评论员廖英强指出,综合GDP增长数据以及用电量、PMI指数等数据,再加上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等因素考虑,我国实体经济已呈现回暖迹象,2017年投资增速有望稳定在8%以上,成为经济企稳的重要支撑力量。
廖英强介绍,除了GDP增速出现上扬,用电量、货运量也是考量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指标,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而2015年仅增长0.5%。2016年前11月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6%,而2015年同期为同比下降0.1%。
PMI指数是反映企业采购活跃度以及经济变化趋势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数,中文含义为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制造业PMI逐步回升,尤其是去年四季度连续三个月高于51。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静文等人的研究报告指出,去年第四季度连续三个月PMI指数高于51,说明实体经济进入活跃周期,企业购买原材料、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增强。
近期货币政策的微调也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指出,近期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央行和银监会部门引导银行压缩房地产信贷投放量,投向更需资金的实体经济。银行为了调整信贷结构,适应市场变化,正在积极向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企业,以及政府引导的PPP项目投放资金。
天风证券报告预测,2017年1月新增贷款有望达到2.1万亿元,其中预计企业贷款新增1.5万亿元,住户购房贷款仅新增6000亿元。企业贷款中,有将近40%进入政府主导的PPP项目(基建的一种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一部分进入制造业企业。
廖英强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善供给质量,以提升产出的效率与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2016年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9.4%,较前期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需求侧止跌,并出现结构性回暖。另外,制造业与民间投资止住跌势,企稳回升;汽车销售出现爆发式增长,消费整体保持稳定。
据了解,目前已经在执行阶段的PPP项目资金有2万亿元,整体项目库总资金超过12万亿,从去年11月开始,PPP加速落地,用款率明显提升,也大力刺激了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信贷资金的扶持,会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回暖。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