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电脑检测报警,这意味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出现了违规状态。通过植入医疗器械中的芯片,德国艾萨医疗在医疗专业领域中建立起的智能物联管理系统,将实现对医疗机构手术器械实时、透明的物流管理和消毒监控,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将更加顺畅,每年可以减少70%左右因医疗手术器械管理不当而产生的费用。
这是6月5日在广东省揭阳市开幕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上展出的百项先进技术与设备之一。来自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欧洲数个国家的122家企业共计207位嘉宾参加了交流会,并带来近百项技术成果及先进的智能设备,期望以此为契机,将先进的欧洲技术带入中国,拓展国际合作。同时,132家中国企业,在此次交流会上,寻找升级自身技术接驳智能制造的合作机会。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了推动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共赢,本月5日~6日,广东省揭阳市与佛山市共同举办了本届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招玉芳、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田川、德国经济与能源部东亚经贸处处长何玲,德国驻穗总领事吕海慕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交流会开幕仪式。
据统计,中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日渐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中小企业的市场地位愈加凸显,但创新能力弱、生产制造水平低下等,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参会的不少中国企业家评价,一方面,此次交流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了解世界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促进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寻找合作伙伴打下良好的开端。
在谈到为何不远万里到中国来参加交流会时,来自德国的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在技术上,尤其在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欧洲企业较为领先,但固守旧有商业模式,以及欧洲相对成熟的市场,令中小企业也面临发展瓶颈。中国乃至亚太的市场潜力,对这些欧洲企业来说,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然而,碍于单个中小企业的实力所限,他们也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来完成市场的开拓。
“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乃至欧洲的企业,双方都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合作的交流平台和机制。这不是单个企业能够做到的。”民营企业家林畅说。
事实上,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大省,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再领创新之风。2015年5月,国家工信部批准中德金属生态城设立华南地区首个中德(揭阳)中小企业合作区,积极探索对德中小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举措,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两国在智能制造的合作搭建引领和示范平台。
目前,中德金属生态城已经吸引了18家中德合作项目入园,此次参加交流会展览的技术,就有不少是入园企业带来的。
为了推动中德中小企业持续深度合作,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依托,此次交流会揭阳市提出“4个100”战略:即推动100家中德中小企业对接、交流、合作;实现100名德国专家工程师签约担任企业高级顾问;组织100项高新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展示、转让、转化;创立100亿元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基金支持两国中小企业合作。
仅两天的交流会,成果丰硕,企业签约多项合作项目。
另据介绍,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将作为一项机制今后每年举办一次。与此同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资源平台(中德中小企业交流网)也正式开通,定位于为揭阳、广东以及中国中小企业引进德国(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设备、生产工艺、管理、技术人才提供日常性咨询、对接服务。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