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加强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4月27日,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为组长的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晋城市沁水县和阳城县,就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卞晋平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传承与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文化旅游产业,科学有效地加强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调研组成员还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李东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廷皓,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黄书元,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军区原副政治委员兼海军南海舰队政委黄嘉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晓冰等。
调研组先后深入沁水县郑村镇湘峪古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晋城市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晋城市现有省级以上传统古村落57处,其中国家级17处,居全省第一;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6个,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8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增强保护意识,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机制和群众监督制度。二是深入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家底,编撰了《山西晋城古村镇》一书,详细介绍了54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镇风貌,为进一步宣传和保护我市优秀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和私人捐助等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探索古村镇保护利用的新路子。
调研中,卞晋平指出,传统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晋城市对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了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修缮、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卞晋平要求,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意义重大。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古村落保护工作力度,确保珍贵文化遗产的存续;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中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遗存的完整性;要十分注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充分挖掘特色、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与旅游业的结合;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山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闫润德,晋城市政协主席师建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张志仁,市政协副主席郭一峰、金德祥参加调研。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